但是这或许也有助于我们更冷静地看看这场比赛中两队的表现。教练的“战术”早早被打乱,这场比赛的核心在于

来自聚运动的保罗教练曾是布基纳法索国家队助理教练,现执教徐汇U17精英队。

于谦大爷的爱好是抽烟喝酒烫头,而我们的保罗教练把喝酒烫头的时间都用在了看比赛、分析比赛上。

在欧冠决赛中,保罗也拿着笔记本记录下了一些他的一些观察,然后写下了这篇文章:

对于教练工作而言,指挥比赛可能是最容易的部分了,最困难的部分莫过于准备阶段。

克洛普和波切蒂诺一定做了非常详尽的准备。但是当比赛仅仅30秒过后,你预先的准备统统作废。然后,两队都用与事先准备截然相反的方式继续战斗着……

利物浦是一支在攻防转换上非常优秀的球队,他们有强悍的防守,能梳理球队的中场和非常有技术的前锋,足以支撑防守反击。而且他们的综合实力也强于热刺,要他们来踢控球也没有问题。

而热刺是一支相对喜欢慢节奏控球,对进攻机会的选择更加谨慎的球队。不过,对于对方禁区腹地,特别是最后25米的区域,并不是那么积极。

在点球发生之后,其实战术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,在场上最大的影响因素变成了:谁更能“适应”这场全新的比赛。

热刺毫无疑问占据了场面上的主动(直到下半场过半,热刺控球率几乎有70%),但他们没法创造出实质性的威胁,连像样的射门也很难看到。

利物浦反而是场上更“游刃有余”的一方。他们利用快速的由守转攻创造机会,冲击着热刺的禁区。

其实第52分34秒-53分10秒间双方的一次攻防转换,是比赛前半部分时间的的一个缩影。

热刺进攻时的慢节奏→冲击对方腹地时的缺乏成效→利物浦防守断球→迅速组织进攻更具威胁直插禁区

在萨拉赫突入禁区未果后,再度组织进攻的利物浦依然是采用45度斜传入禁区,不断给予对方门前压力。

当波切蒂诺在下半场65分钟换上小卢卡斯之后,把阵型换成了442后,场面有所起色。

有人会说这个换人换晚了,为什么一开始就不用这个阵容?为什么要踢4231?

其实我也赞同波切蒂诺一开始的选择。他选择加强对中场的控制,不仅是控制住球权,更重要的是力图限制住对手,避免将比赛带入利物浦喜欢的快节奏。毕竟利物浦是一支更善于利用转守为攻的球队,并且在防守时更加积极(经常采取高位高压逼抢)。而且4231是波切蒂诺一直以来更信赖的阵型。

当然,托特纳姆热刺在变阵之后制造了威胁,但是利物浦也获得了更多的破门机会,而且进球了。

真的没法去假设,如果早点变阵,或许热刺会追平?也许会更早地丢球,0比2、0比3……因为利物浦的反击的确非常的简洁有效。

我也是一个热刺控球打法的粉丝,波切蒂诺这几年执教热刺的非常出色。我相信足球需要在防守之外更多地考虑进攻,让比赛变得更有吸引力、更积极,你需要通过控球来完成。

但是克洛普对球队的打造确是另一个维度的。他让球队成为了一个“混合式”的风格,这让队中的球员都能最大化地发挥能力。

克洛普所的“防守反击”并不是传统的龟缩防守,然后等待奇迹发生。(这不是足球,这不是足球,这不是足球,重复三遍!)利物浦有稳健的防守和速度以及精确性,保证球队快速、流畅的传导;同时,他们也有能力去主导和控制比赛节奏。总之,利物浦是一支非常完整的球队。

利物浦的胜利不是偶然,他们有足够的能力!他们是英超史上分数最高的第二名,他们也在没有萨拉赫的情况下4-0逆转了拥有梅西的巴萨。球员们创造了奇迹,但教练一直以来的工作也功不可没。

事后诸葛亮很容易,但事先准备以及对球队的打造则不然。相信我,这真的是一个非常难的工作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